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学美学文饰分会官网!
文饰知识
追溯世界文身史,可以发现世界各国都有着关于文身的历史记载,而中国历朝历代对文身赋予的意义也各有不同。历经千年,文身已走入很多人的生活,近年又兴起了另一种艺术形式——文饰美容。
文饰美容来源于文身,是从现代文身艺术脱胎而来的装饰性文饰形式。从 20 世纪 90 年代,由海外华人传入中国大陆。文饰美容兴起的同时,文眉机和新型文饰色料应运而生,加速了文饰美容的发展。近 10 年,文饰美容的设计思想、美学理念、文饰走线技术和漂染技术都有显著提升,技术日臻走向成熟。对于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很多从业者比较迷茫,看专家怎么解读文饰行业的前景!
Part 1 世界文身史
据考证,约 1 万 4 千年以前的石器时代,埃及金字塔内存放超过 4 千年的木乃伊,男女贵族身上就有明显的文身遗迹。公元前 2000 年,发现的埃及木乃伊身上就曾发现有可被认别的文身图形。有关色雷斯人、希腊人、高卢人、古日耳曼人和古不列颠人的史料记载都提到文身,有详细记载的历史有 4000 多年。
古罗马罪犯和奴隶常用文身做标识。非洲尼日利亚人喜在面部文刺所属部落的标志。苏丹南部罗图佳族最初以“青龙”“白虎”“雄狮”“兀鹰”等动物图案作为各部族的图腾标记。古埃及更利用刺青来显示社会地位。缅甸巴库图族男子在腹部刺各
种色彩的花纹,作为装饰。世界各国有很多民族都有传奇性的文身历史记载。公元十六世纪,新西兰的毛利人部落创造了彩色文身,公元十六十七世纪西方水手把新西兰的彩色文身文化带到了欧洲。欧洲人在探险时代与美洲的印第安人及波里尼西亚人接触时,再次在这些民族中间发现文身。
Part 2 中国文身史
中国文身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已存在在先民社会中,从彩陶文化到三星堆遗址,自东南的吴越到西南的蛮夷,古代文身行为的分布区域其实是很广泛的。有史料记载的文身史在中国起码可以上溯三千五百年。文身在我国也是古来已有的文化现象,据历史文献记载的关于文身的称谓就有多种:黥、刺、雕、镂、绣、扎、刻等,与之相关的词语更是丰富多彩:刺墨、雕青、雕题、刺青、刺面、刺额、黥刺、黥面、镂身、镂肩、绣面、绣脚、刻划、点青等。
然而,西周以来的华夏国家,却将“身体”和“花纹”的联系,摆在区别良贱的脉络里来使用。“五刑”中的“黥墨”之刑,正是其类。我国先秦时代以来黥刑就是在犯人脸上刺字作警示。比如,秦始皇建筑长城时,惩罚有过失者就在脸上刺上“城旦”。
唐朝以前的傣族,据说在身上文怪兽,可以驱鬼神,降猛兽。唐朝以后的民间文身,发展到男女有别,民族有别。宋代《水浒传》中,至少就有三个身满刺青的重要角色就有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与浪子燕青。此时,刺青开始慢慢演变成一种刑罚,让人对刺青产生负面印象。宋朝时为了防止发配边疆的人逃逸,还会在脸上刺上“囚”的字样。在唐宋以后的一些古籍中,把文身的蛮夷氛围“绣脚蛮”“绣面蛮”和“雕题蛮”数种。
明时《百夷传》云:“不黥足者,则众皆嗤之,曰妇人也,非百夷种类也”。也说明其时已进入父系社会,文身既示男女之别,又别民族之异。唐代,可谓流行度极高。在当时,不管是男是女,都喜欢在身上刺图案。当时刺青图案也是千奇百怪,这也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都城长安,也出现了刺青这一类店铺,可以说全国上下的男性都迷上了刺青,百姓也会围观看刺青。有关商业化文身的记载,自唐至元皆不少写,但下至明清,则戛然而止。这可能与当时的官方禁令有关。但是,到了民国时期,文身也一度盛行。新中国成立前 30 年,文身在中国汉族中基本绝迹。
新中国成立后,黎族妇女绣面、文身的习俗已消失。在今日,绣面、文身的黎族老人健在的已为数不多,尽管这一现象即将绝迹,但是这些原始艺术的图案和画面,让人们追忆起了那个年代。黎族先民与大自然、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以及祖先崇拜浑然一体的审美意识及追求。据说在海南省中部偏西的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方香村黎族村,目前文身健在的阿婆只剩下 7 人了。
改革开放以后,从影视作品中看到了大量的黑社会、恶势力、这些人身上多有文身,社会上一些不良人士也纷纷效仿,所以文身再度盛行。在现代社会中,刺青是一种勇气的表现。在黑社会帮派中,有时刺青普遍来说,也是入会考验之一。因此给人刺青师与黑道中人挂钩的印象。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思想追求和生活方式出现多元化,装饰性文身大行其道。爱好刺青者会组成联谊社团,定期举行展览会,将刺青图案视为艺术品,有名的刺青师傅也被视为艺术家。社会学或人类学者也会以流行的角度来研究这种带有暴力色彩的流行文化,不少艺人会选择刺青来强调自己的个人风格。
About 文身常识
文身图案
大体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动物类,有象、虎、豹、龙马、鹿、猴等;
第二类是云纹,花、鸟、鱼、虫等;
第三类是文字类,有傣文佛咒和成句佛经;
第四类是其他类,有曲线、直线、几何图形等。
文身的基本用途
从原始朴素的人工皮肤印记到现代文身,经历了 4000 多年的漫长发展历程。随着古人技艺的
提高,原始文身发展成为多种图形,并派生出多种用途。
历代人对文身的理解是包罗万象,极具个性化的。这种有稍微痛楚的永久性图案将伴随着人的
一生。这种身体语言的纪念性、激励性、解脱性,每个人的理解又不尽相同。
文身的实际用途大抵有 5 种:
一、用作对身体的美化(装饰艺术);
二、显示人的个性,表达人的勇壮、理想、希望和精神寄托;
三、种族或家族标志;
四、图腾信仰,以示吉祥、心愿和崇拜;
五、作为刑法的黥刑符号。
文身工具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种是毛利人流传下来的,用鲨鱼牙齿及动物骨刺捆上木棒蘸墨水,用小锤敲击入肤;
第二种是用金属针一根或多跟绑在木柄上,手工点刺入肤;
第三种是电机带动针刺入皮肤,或者用制式文饰针划痕制作线条纹,是当今文身师的常用工具。
在当今世界,对刑犯进行刺青和民族标志性刺青,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已将绝迹。我国的民族刺青已渐趋消失,而装饰性刺青(文身)和图腾类刺青一直延续在民间少数人群中。电动文身机和特制专用彩色色料的诞生是现代文身术形成的标志。第一台电动文身机于 1891 年在美国取得专利权,传统文身进入现代文身萌芽期。
20 世纪 80 年代,文饰的装饰功重新引起广泛兴趣,文身机被真正广泛应用,特别是美国文身图纸技术传播各地,才开创了现代文身新纪元。两项新技术被快速传播和被许多人掌握,现代文身术才成为大众艺术。并形成一个较大的文刺行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这门艺术,将它看做是艺术,时尚以及个性化的私有符号,用它进行内心的直播和个性的张扬。现代文身的作用,主要转变为表达信仰、图腾、装饰和美化。
在文饰设备方面,利用现代科技生产出精细的文饰机和多功能针,还有自动控制的可调控的文饰机销售。同时,也有多样化的文身色料供应市场。民间文身艺术从原有的家庭式免费作坊,转换成门店式有偿服务。从产品制造,产品流通至文身服务,形成一个固定行业。
Part 4 文刺美容及现状
文饰美容来源于文身,又有别于文身,是从现代文身艺术脱胎而来的装饰性文刺形式,是一种即往没有的文刺艺术,包括文眉、文眼线、文唇。还
有漂染文饰美容,包括漂红唇、漂乳晕、漂阴唇。近几年,又出现了文发际线。文饰美容发展文饰美容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由海外华人传入中国大陆。文饰美容兴起的同时,文眉机和新型文饰色料应运而生,加速了文饰美容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文饰美容已经成为一个多学科的综合艺术形式,它集合了历史、绘画、人体结构、肌体活动规律、针法、国学,机械电子制造等多项专业知识,渐渐成为一门多元化的学科。
近 30 年来,我国文饰产品日益丰富、文饰美容消耗和设备品种齐全,文饰美容教材和增训学校也是遍地开花,培养了大量文刺美容技术人才。随着自全国各地美容院的大量出现,文饰美容成为美容院的支撑技术和标配业务。与文身产业比较,文饰美容产业链已经形成,后来者居上,其产业规模比文身产业更大更完备。当代文饰美容师更注重美学、医学设计、国学、素描等素质培养。“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国学可以归纳为八大模块:儒家思想、释、道、易、史、兵法、养生、法家思想。现代文刺术多用到中国传统美学、面相、运势、信仰、图腾、命运等方面的知识。
文身和文饰美容是有区别的。文身,是在人体上增添一个原来没有的符号或图形并赋予一定含意或表达一种思想。而文饰美容,是对原有人体对构(眉、眼睑、唇)的装修和美化,表达唯美思想,
也可以说是永久或半永久化妆。
近 10 年,文饰美容的设计思想、美学理念、文饰走线技术和漂染技术都有显著提升,技术日臻走向成熟。我国的文饰美容技术人员创造了大量成功文饰美容作品,广大美容爱好者从中受益。中国海洋对外技术输出业务,接受和培养国外人员学文饰技术。由于中国收费水平较低,也有一些外国人来中国接受文饰服务。对于不良文饰美容的处理技术也有明显进步。例如,激光技术和美容外科技术取代了过去的化学剥脱、皮肤磨削和色素覆盖方法。当代文饰美容师更注重美学、医学设计、国学、素描等素质培养。
文饰美容行业存在的问题
1. 文饰美容产品和设备质量良莠不齐,有大量三无产品在市场上流通、
色料中毒,严重过敏,机器脱针损伤时有发生。
2. 文饰环境脏乱差,导致文饰后传染病和皮肤感染时有发生。
3. 一些培训机构没有合格办学条件和教学力量,导致大量不合格文饰人
员进入文饰美容市场,制造了大量不良文饰作品和毁容作品。
4. 一些美容院没有合法注册,违法经营。
5. 少数美容师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重复使用针和色料,或者在服务过
程中偷工减料,损害顾客利益。
6. 文饰师没有专门的上岗证,有劳动人事厅的美容师注册开店。